狗狗孕事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编辑:sqxzgg时间:2022-08-17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根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拯救苏门答腊犀牛:“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实际上,明朝的疆域是一直变化的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首先,我们引用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疆域图,看一下明朝前期的疆域。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明初宣德八年版图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由上图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疆域包括下列现已不属于我国的地区拯救苏门答腊犀牛:

1、俄罗斯远东地区拯救苏门答腊犀牛,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

2拯救苏门答腊犀牛、但明朝前期疆域不包括大部分新疆(近四分之三)、近一半内蒙古地区,也不包括台湾。

3、按此疆域图计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积大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明朝的这些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都是羁縻统治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哈密卫等。所谓羁縻统治区,就是明朝中央政府不设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这些区域。

明朝的正式行政区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大概李敖等人说的明朝350万平方公里疆域就是指这一部分吧。

二、明朝中期的疆域

土木堡之战后的年间,明朝对蒙古的边界线后退,再加上失去河套地区,面积缩小如下:

三、明朝后期的疆域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明朝东北羁縻地区(包括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与明朝脱幅了。另外,内蒙、新疆哈密地区、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方也早已不属于明朝。估算,此时明朝的疆域大约不到570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继承自元朝明朝对西藏、东北地区的统治实际是继承自元朝。因北元残余势力拒不投降,明朝对付蒙古游牧政权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明朝疆域不包括元朝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明万历十年(1582年)明朝疆域图。

当时,努尔哈赤尚未建立后金政权,东北地区仍是明朝疆域,但与明初疆域相比,内蒙、新疆哈密、青海和甘肃的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区已不属于明朝。

中国境内野生犀牛何时灭绝的?可以通过引进恢复野生种群吗?

中国境内的犀牛在上世纪50年代灭绝,可以通过重新引入恢复种群,而且计划已经在实施了,只不过引入的品种有些出入。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首先来说三点。1、中国犀不是一个物种,而是曾经生活在中国境内三种犀牛的统称,分别是印度犀(大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答腊犀(苏门犀、毛犀)。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目前这三种犀牛在国外还有,印度犀的状况比较乐观,在印度和尼泊尔的野生数量增长到3600头以上。长期关注孟加拉虎的都知道,在卡齐兰加经常发生孟加拉虎捕食印度犀的事件,孟加拉虎已经成为除偷猎之外印度犀最大的威胁。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爪哇犀和苏门犀的情况不乐观,爪哇犀不足70头,苏门犀不足80头。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所以中国犀这个名称是无效的。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2、中国的犀牛属于区域灭绝,不是灭绝。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3、犀牛在中国境内的灭绝时间不是1922年,某百科上写着是1922年,结果一大批营销耗跟着瞎写。

拯救苏门答腊犀牛:都说明朝比满清强大,那么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多大?

早在清朝后期中国犀牛的分布区域就退缩至云南南部,犀牛分布缩减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气候变化,第二个是人为捕杀,第三个是森林开发。营销耗和大多数人只看见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却忽视了第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中科院昆明研究所兽类专家王应详教授的调查显示,云南南部最后三头犀牛分别于1948-1949年在腾冲、1950年在勐海、1957年在江城被捕杀。所以通常认为中国原产的最后一头犀牛1957年在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倒下,但直到1996年,西双版纳还有犀牛目击事件。

现存的犀牛共有5种,亚洲有3种,就是前面提到的3种,非洲有两种——白犀和黑犀,白犀数量最多,有18000头,网上流传的只剩两头是北部白犀。黑犀有5500头。

开始我就提到,重新引入犀牛的计划已经在实施了,只不过引入的品种有些出入。

按理说,应该从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当中选择一种引入,最合适的是印度犀,因为印度犀数量最多。但实施的计划却是从南非引入白犀,这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云南普洱太阳河流域原本生活着很多犀牛,但在1933年最后两头犀牛被捕杀。2010年7月25日,7头白犀(3雄4雌)从南非来到云南,并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度过了两年多的适应期。2013年3月30日,它们被放入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里生活。详细情况参考《绝迹80年的犀牛将通过引种放养重返云南普洱》。

看到这个标题就让人无语,此“犀牛”非彼“犀牛”啊,连物种都不对,还谈什么恢复种群,把白犀引入云南简直就是“鸠占鹊巢”。不过这样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白犀数量最多,性格温顺,而且体型和印度犀相当,所以可以先利用白犀来积累经验,为以后引入印度犀做准备。据后续的报道来看,这几头白犀还繁殖了。

不过,这样做也有不务正业的嫌疑,或许他们没想过要恢复中国犀牛种群,纯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