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医疗
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鱼塘的鱼放到清水小溪中养,为什么会死?有什么好办法?
编辑:sqxzgg时间:2022-06-18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鱼塘里的鱼,放到清水小溪中去养,很难养得活,这是什么原因呢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

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鱼塘的鱼放到清水小溪中养,为什么会死?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农村小溪中的的鱼,都是野生鱼,而鱼塘里的鱼都是人工养殖的。不管是哪种生物,野生状态下的抗病能力,都会比人工养殖的抗病能力强。如果将农村小溪中的野生鱼,移入鱼塘养殖,一般可以养得活,而将鱼塘里人工养殖的鱼放到清水小溪中去养,环境一改变,抗病能力较差的鱼塘鱼,就会不适应,难免就会出现死亡现象。

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鱼塘的鱼放到清水小溪中养,为什么会死?有什么好办法?

还有,鱼塘中的鱼,都是人工喂养,食物充足,环境也比较温和,属于死水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而农村的清水小溪,属于活水,水是流动的,食物也是不固定的。有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农村的清水小溪,如果没有受到污染,都非常清澈,微生物较少,只适合生长一些野生的小鱼。而鱼塘中的养殖鱼,需要固定的鱼食来投放,并且饲料投放后都存在在鱼塘这个区域中,鱼类进食非常方便。一旦将这些鱼类移到清水小溪,溪水中本来就没有丰富的食物,难以供给其足够的营养。如果人工投放饲料,饲料也会随着水流流失,不会存在于固定的区域。这就难以保证鱼儿的食物了。

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鱼塘的鱼放到清水小溪中养,为什么会死?有什么好办法?

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农村小溪的水是流动的,水温受外在阳光影响较少。而鱼塘的水是死水,受阳光影响较大。也就是说,溪水的温度和鱼塘水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有过养鱼经验的人都知道,我们家中养鱼,导致鱼儿死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就是换水时温度掌握不好。养殖鱼类本身应变能力就较差,一下子放到溪水中养殖,因为水温的变化,往往就会使鱼儿难以适应,得病而死。

题主问有什么好办法,也就是如何防止鱼塘鱼移到溪水中得病死亡的问题草鱼得诺卡氏菌病图片。其实,晏子不建议将鱼塘的鱼放在农村的清水小溪中养殖,因为清水小溪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出,狭窄的水面不适合鱼类养殖。如果是宽阔的江河,那倒可以考虑用网箱等手段来进行养鱼。

而库塘鱼放到江河中,其实也是可以养的活的。因为江河的水和小溪水不一样,往往也有丰富的饵料,唯一要解决的,就是换地方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环境变化对鱼所产生的应急反应。办法就是,不要一次性投入太多,可以效仿家庭养鱼的方式,将鱼塘中的鱼用较大的工具盛放,带好原水,放到河水中适应半个小时以后才撤掉工具,使其完全适应江河水的温度。并且,在江河中养鱼,一定要利用网箱等,尽量模仿库塘中的环境,使鱼尽量减少应急反应。

草鱼丝囊霉菌感染用什么药?

草鱼得病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恶化、老化、污染饲料霉变等。立夏后当水温超过24度时,给草鱼投喂大量未经消毒的水草或劣质的饲料,容易患此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草鱼的食欲旺盛,几天后偶尔发现死几尾鱼,因为大部分鱼食欲特别旺盛,不易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只以为是自然死亡,继续投喂,而且强度不减,这就导致患病鱼越来越多,导致草鱼大批死亡。所以当发现死鱼时,就要仔细检查,及早确诊,同时选用优质饲料,适度投喂,对捞取的水草要进行消毒。

二、症状

烂鳃病鱼鳃丝腐烂,呈“白鳃” ,沾有污泥,鳃丝软骨也外露,末端膨大,鳃盖骨内表皮常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称“开天窗”。 肠炎病鱼肛门外空红肿,肚子膨大,腹腔积水,轻压腹部从肛门流出淡黄色液体,解剖泥鱼体,发现肝脏微发白,肠壁血管充血,粘膜脱落,拎起鱼肠,则一节一节断裂,肠内无食物。另外,胸鳍基部、腹部、眼眶周围等部位充血。蛀鳍,鳞片脱落处腐烂,有水霉菌症状。赤皮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尤为明显。鱼的上、下颌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综合诊断:主要为细菌性并发出烂鳃、肠炎、赤皮病。

三、预防

(一)鱼种消毒。注射冻干细胞弱毒疫苗免疫保护力可达15个月。放养鱼种时选择,立冬至立春气温在10福 度左右、晴天、避风、向阳在池塘旁边,备用一个装鱼农建 大桶或塑料大盆,桶内按50千克加入90%晶体敌百虫业 80克和食盐0.8千克的剂量比例配制好药液,分批将草鱼投入到容器里消毒,麻痹,按草鱼种规格在30克…250克,注射0.2豪升至0.5豪升注射部位为背鳍基部,进针角度为45度,注射深度为0.2厘米-0.5厘米为宜。

二池水消毒,三病流行在3至10月,水温20度至30度为危害高峰,可先加注池水抽走

一部分老池水后重用一次外消药。

1.生石灰每亩75公斤~ 100公斤,溶水后全池泼洒。第二天大量加上新水。

2.每半个月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富氯150克,溶水后全池泼洒。

3.池水长期浸泡苦楝树枝叶也可预防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的发生。

(三)内服药饵。

1.水温在20度以上季节,用氟哌、多维、保肝灵为主的药物(或按每100公斤鱼用大蒜素50克)做成饲料,将药饵掺干颗粒饲料中,添加量为60%,每天一次,每月投喂为6天。

2.药饵制作和使用方法是将150克~ 250克敌百虫碾成面用10公斤凉水化后拌入50公斤麦皮中,等半干后再把1 .5公斤食盐拌入20分钟后即可投喂连服3 天。

3.土霉素或氟哌酸(诺氟沙星) 20mg/㎏—30mg/㎏鱼拌草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次。

4、每100千克饵料加入鱼用氟哌酸150克,护肝宝300克,维生素C75克,用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拌入饲料中,用凉水搅拌均匀,并在阴凉处风干,然后投喂。

(四)粪肥消毒。粪肥施用前,先堆沤发酵半个月以上,再在每吨粪肥中加200克富氯消毒后使用。

(五)食场消毒。每隔5天,用50克二溴海因、 100克氯杀王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于食场水面(注意未溶于水的生石灰不能投入,以草鱼当饵料摄食后致死)。

(六)草料消毒。喂鱼草料除要鲜嫩、干净外,最好在喂鱼前用2%的食盐水或(或30ppm百消净溶液)浸泡10分钟~20分钟,再让鱼摄食。

四、治疗

堵塞鱼池的进水口和排水口,治疗时外用药与内服药要结合使用,用药后2小时~3小时,恢复进水和排水。注意:在草鱼患“三病” 较严重时意用含氯药物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否则造成患病鱼的大量死亡。

(一)外消药用量。 (1)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30公斤~50公斤, B型灭虫精: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125克。

(二)内服药用量。每100公斤饲料添加大蒜素50克- 100克或土霉素100克。

(三)使用方法。停喂2天,清洁食场。第二天清晨,全池泼洒B型灭虫精溶液。下午用黏合剂将药物粘在事先准备好的青草或菜叶上,投入食场喂鱼。或者将药物拌入混合粉状饲料中,加入面粉搓成团状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连续投喂3天。药饵投喂结束后的第二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1次。用上述药物治疗,一般3 天后鱼停止死亡。